因业务调整,部分个人测试暂不接受委托,望见谅。
检测项目
细胞存活率、增殖抑制率、线粒体脱氢酶活性、半数抑制浓度(IC50)、剂量-效应关系曲线、时间依赖性毒性效应、膜完整性评估、乳酸脱氢酶(LDH)泄漏量、活性氧(ROS)生成水平、谷胱甘肽(GSH)消耗量、线粒体膜电位变化、ATP合成效率、细胞周期阻滞分析、凋亡率测定、坏死率计算、炎症因子(IL-6/TNF-α)释放量、DNA损伤标志物(γ-H2AX)、自噬小体形成率、溶酶体膜通透性、内质网应激水平、钙离子稳态失衡度、细胞迁移抑制率、吞噬功能异常度、基因表达谱变化(如p53/Bax/Bcl-2)、蛋白质合成抑制率、代谢组学异常指标、纳米颗粒胞内定位分析、表面电荷依赖性毒性差异、粒径相关性毒效评估、长期亚慢性毒性累积效应
检测范围
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二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铁)、贵金属纳米颗粒(金纳米粒、银纳米粒)、碳基纳米材料(碳纳米管、石墨烯量子点)、半导体量子点(碲化镉、硒化铅)、聚合物纳米颗粒(PLGA微粒、聚乳酸微球)、脂质体载药系统(阿霉素脂质体)、树枝状大分子载体(PAMAM)、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MCM-41)、磁性纳米复合物(Fe3O4@SiO2)、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纳米羟基磷灰石骨修复材料、纳米氧化铈抗氧化剂、纳米氧化铜抗菌剂、纳米氧化铝磨料微粒、碳包覆金属核壳结构材料(C@Fe)、量子点荧光探针(CdSe/ZnS)、纳米氧化镁阻燃剂、纳米氧化镍催化剂载体、纳米氧化钇稳定剂、聚苯乙烯荧光微球标准品(PMS)、黑磷烯二维材料(BPNS)、钙钛矿纳米晶(CsPbBr3)、氮化硼纳米片(BNNS)、硫化钼纳米片(MoS2)、纤维素纳米晶须(CNC)、壳聚糖基药物缓释微粒(Gem-CTNPs)、普鲁士蓝纳米解毒剂(PBNPs)、上转换发光材料(NaYF4:Yb,Er)、金属硫蛋白修饰纳米金簇(AuNCs@MT)
检测方法
1.MTS比色法:基于水溶性四唑盐在活细胞线粒体脱氢酶作用下转化为甲臜染料,通过酶标仪测定490nm吸光度值定量细胞活性。需优化接种密度(通常510~110⁴cells/well)和反应时间(1-4小时),注意避免纳米材料自身吸光干扰2.CCK-8法:采用WST-8底物产生水溶性甲臜染料,适用于高密度接种或长期培养体系3.LDH释放法:通过测定培养基中乳酸脱氢酶活性评价膜完整性损伤程度4.台盼蓝染色法:直接计数拒染活细胞比例验证MTS结果可靠性5.流式细胞术:结合AnnexinV-FITC/PI双染区分凋亡与坏死群体6.JC-1探针法:通过红绿荧光比值变化定量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程度7.DCFH-DA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累积水平8.彗星电泳:单细胞水平评估DNA链断裂损伤程度9.WesternBlotting:分析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PARP)表达水平10.透射电镜(TEM):观察纳米颗粒胞内分布及超微结构改变
检测标准
GB/T16886.5-2017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5部分:体外细胞毒性试验ISO10993-5:2009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体外细胞毒性试验ASTME2525-08(2018)纳米材料体外细胞毒性试验标准指南OECDTG487体外哺乳动物细胞微核试验USP<87>体外生物反应性试验JJF1714-2018纳米材料生物效应检测方法验证规范GB/T36082-2018纳米技术纳米材料毒理学筛查用体外试验规范ISO/TR10993-55:2019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55部分:纳米材料降解产物表征GB/Z39262-2020纳米技术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毒性试验的实验室间比对指南ASTME2526-22使用三维细胞培养模型评估纳米材料毒性的标准实践
检测仪器
1.多功能酶标仪(SpectraMaxi3x):配备490nm滤光片模块实现甲臜染料精确定量2.CO₂培养箱(ThermoHeracellVIOS):维持37℃/5%CO₂环境完成细胞-纳米颗粒共培养3.流式细胞仪(BDFACSCelesta):配置488nm/640nm双激光器实现多参数凋亡分析4.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eicaTCSSP8):通过Z轴层扫观察纳米颗粒亚细胞定位5.超高效液相色谱(WatersACQUITYUPLC):定量分析培养基中炎症因子浓度6.RT-PCR仪(ABIQuantStudio7):检测毒性相关基因表达变化7.X射线光电子能谱(ThermoESCALABXi+):表征纳米颗粒表面化学状态改变8.Zeta电位分析仪(MalvernZetasizerNanoZS):测定纳米悬液稳定性参数9.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Agilent7900ICP-MS):定量金属离子溶出浓度10.全自动细胞计数仪(NexcelomCellometerX4):快速获取活细胞密度数据
检测流程
1、咨询:提品资料(说明书、规格书等)
2、确认检测用途及项目要求
3、填写检测申请表(含公司信息及产品必要信息)
4、按要求寄送样品(部分可上门取样/检测)
5、收到样品,安排费用后进行样品检测
6、检测出相关数据,编写报告草件,确认信息是否无误
7、确认完毕后出具报告正式件
8、寄送报告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