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业务调整,部分个人测试暂不接受委托,望见谅。
检测项目
孔隙率测定、裂纹深度测量、分层缺陷定位、气孔分布分析、纤维取向偏差评估、界面结合强度测试、残余应力分布表征、层间脱粘识别、夹杂物含量测定、密度均匀性检验、热震损伤评估、氧化层厚度测量、涂层结合力测试、三维结构重建、微观裂纹扩展监测、纤维断裂统计、基体致密化程度评价、界面反应层分析、热膨胀系数匹配性验证、声发射信号特征提取、电磁特性异常检测、导热性能映射、介电常数分布测量、疲劳损伤累积监测、冲击损伤可视化评估、腐蚀深度定量分析、磨损量非接触测量、烧蚀形貌三维扫描、连接界面完整性检验、残余变形量数字化表征
检测范围
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航天器热防护系统面板、高超声速飞行器鼻锥帽盖、核反应堆控制棒套管、燃气轮机燃烧室衬里、汽车刹车盘摩擦层、高温传感器封装壳体、火箭喷管喉衬组件、核燃料包壳管材、精密轴承陶瓷滚珠、半导体设备载盘基板、化工泵机械密封环件、高温过滤器蜂窝结构件、锂电池隔膜涂层基材、磁悬浮轴承支撑座圈、光伏设备耐候性框架部件、深海探测器耐压舱体部件、微波介质谐振器基板材料组元件
检测方法
1.超声相控阵技术:通过多阵元协同激发接收超声波束,实现复杂结构内部缺陷的实时三维成像2.工业CT断层扫描:采用高能X射线穿透材料获取断层图像数据组,重构材料内部三维缺陷分布3.激光散斑干涉法:利用激光干涉原理测量表面微变形场,精确识别亚表面层间缺陷4.太赫兹时域光谱:基于太赫兹波与材料相互作用特性,实现非极性材料内部孔隙的定量分析5.声发射动态监测:采集材料受载时弹性波信号特征,实时追踪裂纹萌生与扩展过程6.红外热成像锁相法:通过周期热激励与相位分析相结合,提升近表面缺陷的探测灵敏度7.数字射线成像(DR):采用平板探测器实现射线图像的数字化采集与增强处理8.微波介电谱分析:依据电磁波反射特性差异评估材料介电常数空间分布9.激光超声可视化:结合激光激发与光学探测技术实现非接触式弹性参数测量10.中子衍射应力分析:利用中子穿透能力强的特性测定材料深层残余应力场
检测标准
GB/T34370.1-2017无损检测工业计算机层析成像(CT)检测方法ASTME2580-17声发射检测金属及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的标准实施规程ISO16810:2014无损检测-超声检测-总则与验证要求GB/T3323-2005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照相ASTME1419-19复合材料声发射监测的标准试验方法ISO15548-1:2013无损检测-红外热成像设备特性GB/T12604.6-2021无损检测术语红外热成像检测ASTME2533-17激光散斑应变测量的标准指南ISO20669:2017无损检测-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导则GB/T39240-2020无损检测微波检测方法
检测仪器
1.相控阵超声探伤仪:配备128阵元探头组与三维成像软件包,适用于复杂曲面构件内部缺陷可视化2.微焦点X射线CT系统:具备亚微米级空间分辨率与百万伏级穿透能力组合配置方案3.全场激光散斑干涉仪:集成532nm脉冲激光源与高速CMOS相机模块的振动隔离型测试平台4.太赫兹时域光谱仪:覆盖0.1-4THz频段的可调谐系统配置低温冷却探测器组件5.64通道声发射采集系统:配备150kHz-1MHz宽频传感器阵列及模式识别算法软件包6.锁相红外热像仪:集成非制冷焦平面探测器与多频段调制热激励装置的复合型测试平台7.数字射线成像装置:采用非晶硅平板探测器配合450kV微焦点X射线源的工业级系统8.微波近场扫描仪:工作频率10-40GHz可调谐的开放式谐振腔测试系统9.激光超声可视化系统:纳秒脉冲激光激发与激光多普勒测振仪协同工作的非接触式装置10.中子衍射应力分析仪:依托反应堆中子源建设的高通量残余应力专用测试平台
检测流程
1、咨询:提品资料(说明书、规格书等)
2、确认检测用途及项目要求
3、填写检测申请表(含公司信息及产品必要信息)
4、按要求寄送样品(部分可上门取样/检测)
5、收到样品,安排费用后进行样品检测
6、检测出相关数据,编写报告草件,确认信息是否无误
7、确认完毕后出具报告正式件
8、寄送报告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