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业务调整,部分个人测试暂不接受委托,望见谅。
检测项目
介电常数(ε)、介质损耗角正切(tanδ)、体积电阻率(ρv)、表面电阻率(ρs)、击穿场强(Eb)、相对电容率、极化特性、频率响应特性、温度系数(αε)、湿度影响系数、交流导电率、直流导电率、电荷弛豫时间、介电弛豫谱、空间电荷分布、局部放电特性、介质吸收效应、耐电弧性、耐电痕化指数(CTI)、绝缘电阻衰减率、介电强度温度梯度、复介电常数实部/虚部、各向异性介电参数、纳米填料分散均匀度、结晶度影响系数、分子取向度关联参数、交联度测试值、添加剂迁移率测试、老化后介电稳定性、循环湿热耐受性
检测范围
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PS)、聚碳酸酯(PC)、聚酰胺(PA6/PA66)、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甲醛(POM)、聚苯硫醚(PPS)、液晶聚合物(LCP)、聚醚醚酮(PEEK)、聚四氟乙烯(PTFE)、聚偏氟乙烯(PVDF)、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热塑性弹性体(TPE)、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硅橡胶改性材料、碳纤维增强塑料(CFRP)、玻璃纤维增强塑料(GFRP)、纳米二氧化硅填充体系、钛酸钡复合体系、石墨烯导电复合材料、抗静电改性材料、阻燃剂协同体系、生物基可降解塑料(PLA/PHA)、医用级高分子材料、5G高频基板专用料
检测方法
1.平行板电容法:基于ASTMD150标准构建电极系统,通过精密LCR表测量试样电容值计算ε和tanδ2.同轴谐振腔法:采用矢量网络分析仪在1MHz-10GHz频段内测定材料复介电常数3.波导传输线法:适用于毫米波频段(30-300GHz)的宽带介电特性测试4.时域反射法(TDR):通过脉冲信号传播时延分析获取介质参数5.热刺激电流法(TSC):研究材料极化/去极化过程中的电荷释放特性6.高压击穿测试:依据IEC60243标准阶梯升压法测定Eb值7.三电极系统法:精确测量体积/表面电阻率消除边缘效应误差8.动态介电分析(DEA):在温度扫描模式下研究材料相变行为9.微波谐振腔微扰法:无损检测微小试样在高频段的ε值10.太赫兹时域光谱术:表征材料在0.1-10THz频段的介电响应
检测标准
ASTMD150-18《固体电绝缘材料交流损耗特性及介电常数的标准试验方法》IEC60250:1969《确定电气绝缘材料在工频、音频、射频下相对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因数的推荐方法》GB/T1409-2006《测量电气绝缘材料在工频、音频、高频下电容率和介质损耗因数的推荐方法》ISO1325:2021《塑料-薄膜和薄片-表面电阻率的测定》JISK6911-2019《热固性塑料一般试验方法》第15章介电特性UL746A-2020《聚合材料-短期性能评估》第8节电气性能测试IPCTM-6502.5.5.3《印制板基材介电常数与损耗角正切测试》MIL-STD-202GMethod301《介质耐电压试验方法》DINEN62631-3-1:2016《固体绝缘材料的介电和电阻特性》SJ/T1147-2015《电子元器件用塑料介质损耗角正切和相对介电常数试验方法》
检测仪器
1.阻抗分析仪(KeysightE4990A):20Hz-120MHz宽频带测量系统,配备16451B介电测试夹具2.矢量网络分析仪(R&SZNB40):10MHz-40GHz微波段测试平台集成谐振腔组件3.高压击穿试验机(HiokiST5520):0-50kV可调直流电源配合自动升压控制系统4.宽频LCR表(Agilent4284A):20Hz-1MHz精密阻抗测量装置支持四端对连接5.环境试验箱(ESPECSH-641):-70℃~+180℃温控系统集成电极穿透装置6.太赫兹光谱仪(TeraViewTPS4000):0.06-4THz频段时域光谱采集系统7.动态介电分析仪(NetzschDEA231):多频扫描模式结合温度程序控制功能8.三电极测试系统(Keithley8009):符合IEC60093标准的电阻率测量装置9.局部放电检测仪(PD-TechLDS-6):100pC分辨率数字式局部放电分析系统10.X射线衍射仪(RigakuSmartLab):结晶度与分子取向度定量分析设备
检测流程
1、咨询:提品资料(说明书、规格书等)
2、确认检测用途及项目要求
3、填写检测申请表(含公司信息及产品必要信息)
4、按要求寄送样品(部分可上门取样/检测)
5、收到样品,安排费用后进行样品检测
6、检测出相关数据,编写报告草件,确认信息是否无误
7、确认完毕后出具报告正式件
8、寄送报告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