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析研究所检测中心
400-635-0567
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
公司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航丰路8号院1号楼1层121[可寄样]
投诉建议:
010-82491398
报告问题解答:
010-8646-0567
检测领域:
成分分析,配方还原,食品检测,药品检测,化妆品检测,环境检测,性能检测,耐热性检测,安全性能检测,水质检测,气体检测,工业问题诊断,未知成分分析,塑料检测,橡胶检测,金属元素检测,矿石检测,有毒有害检测,土壤检测,msds报告编写等。
发布时间:2025-04-11
关键词:胶印油墨着色力检测
浏览次数:
来源: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
因业务调整,部分个人测试暂不接受委托,望见谅。
胶印油墨着色力检测是印刷行业质量控制的核心环节,直接影响印刷品色彩表现和批量生产的稳定性。该检测通过量化油墨对光波的反射吸收特性,为油墨配方的标准化调整提供科学依据。在包装印刷、出版印刷等对颜色要求严苛的领域,着色力数据已成为油墨供应商与印刷企业间的重要技术协议指标。
着色力值的测定采用基准白墨稀释法,将待测油墨与标准白墨按特定比例混合,通过色差仪测量混合墨层的反射率。检测时需精确控制展色厚度在1.5-2.0μm范围内,展色均匀度偏差不超过±0.1μm,确保测量数据的可比性。色差分析需同时记录ΔE、ΔL、Δa、Δb四项参数,其中ΔE总色差应控制在1.5NBS单位以内。
颜色稳定性测试包含耐光性、耐温性双重评估。采用氙灯老化箱模拟20000Lux照度环境,持续照射72小时后检测色差值变化。耐温实验设置60℃恒温箱,油墨样本存放168小时后测试颜色偏移量。合格油墨的耐候指标应满足ΔE≤2.0的行业基准。
油墨浓度与展色特性的关系曲线绘制是检测的重要环节。通过制备不同稀释比例的油墨样本,建立浓度-色度值的对应模型。典型胶印油墨的浓度有效区间为15%-25%,超出此范围将导致实地密度波动超过±0.05D。
在油墨生产环节,着色力检测贯穿原材料验收、配方调试、成品检验全过程。新型树脂连结料的相容性评估需连续检测三批次着色力波动值,要求批次间ΔE≤0.8。印刷企业接收油墨时,必须验证着色力检测报告与供货协议的技术参数一致性。
印刷工艺优化过程中,检测数据指导着水墨平衡调节。当油墨着色力提升5%时,润版液用量需相应增加8-12ml/min,否则会导致网点扩大超标。颜色管理系统(CMS)的ICC特性文件生成,必须基于精确的着色力检测数据。
市场监管中的质量仲裁,以第三方检测机构的着色力报告为判定依据。2022年某品牌包装印刷纠纷案中,正是通过复测留样油墨的着色力值,证实批次间ΔE达到2.3,超出合同约定的1.5限值,最终裁定生产方承担质量责任。
ISO 2846-1:2017《印刷技术-四色印刷油墨的颜色和透明度》规定了胶印油墨的检测环境条件:温度23±2℃,相对湿度50±5%。ASTM D6531-18采用CIE LAB色空间进行颜色评估,要求标准光源D65的色温保持在6500K±50K。我国GB/T 14624.3-2008《胶印油墨检验方法》明确展色仪压力应控制在0.15MPa±0.02MPa。
分光光度计是核心检测设备,需满足ISO 5-4:2009规定的0°:d几何条件。X-Rite 530系列分光光度仪可实现1nm分辨率的光谱分析,重复性精度达到ΔE≤0.1。自动展色仪应具备±0.5%的涂布量控制精度,IGT Printability Tester系列产品支持0.5-5.0cm³/m²的精确展色。
检测流程严格执行"三对照"原则:待检油墨与标准样对照、检测设备与计量基准对照、检测环境与标准条件对照。典型检测周期包含样品熟化24小时、三次平行实验、数据统计分析等步骤,完整检测报告出具时间不超过5个工作日。
随着印刷数字化进程加速,胶印油墨着色力检测正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在线检测系统已实现每分钟60米的实时监测,光谱分析速度提升至毫秒级。但无论技术如何革新,精确、可靠、可追溯的检测原则始终是保障印刷品质的基石。建立完善的着色力控制体系,不仅关乎企业经济效益,更是推动整个印刷行业向高质量迈进的关键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