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业务调整,部分个人测试暂不接受委托,望见谅。
检测项目
残余应力分布、热膨胀系数、双折射效应、晶格畸变量、表面粗糙度应力、薄膜附着应力、切割诱导应力、退火后残余应力、化学机械抛光应力、离子注入损伤应力、外延生长匹配应力、焊接热失配应力、封装热循环应力、微区纳米压痕硬度、弯曲刚度系数、弹性模量各向异性、界面剪切应力、氧化层压缩应力、金属互连层拉伸应力、TSV通孔结构应力、三维堆叠热应力、光刻胶收缩应力、低温键合界面应力、原子层沉积内应力、纳米线阵列弯曲度、微机电系统动态应力、异质集成界面应变率、量子阱结构压电效应、氮化镓外延层临界厚度应力
检测范围
4英寸硅晶圆(单抛/双抛)、6英寸砷化镓晶圆(半绝缘/导电)、8英寸SOI晶圆(BOX层厚度20-200nm)、12英寸单晶硅抛光片(<100>/<111>取向)、蓝宝石衬底LED外延片(图形化/非图形化)、碳化硅功率器件外延片(4H-SiC/N型掺杂)、氮化镓射频器件外延片(HEMT结构)、锗硅异质结双极晶体管晶圆(SiGeHBT)、三维封装中介层(TSV密度5k-50k/mm)、MEMS加速度计结构层(厚度50-200μm)、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BSI结构)、DRAM存储单元阵列(20nm以下制程)、3DNAND闪存堆叠结构(64-128层)、扇出型封装重构晶圆(RDL线宽2-5μm)、微流控生物芯片玻璃基板(深反应离子刻蚀)、柔性OLED显示基板(PI厚度10-50μm)、量子点激光器外延片(InP基)、相变存储器硫系化合物薄膜(GST合金)、磁阻随机存储器MTJ堆叠层(CoFeB/MgO)、阻变存储器金属氧化物薄膜(HfO₂/TiO₂)
检测方法
1.拉曼光谱法:通过频移量反演晶体内部应变状态,适用于亚微米级空间分辨率测量2.X射线衍射法:利用布拉格角偏移计算晶格常数变化量,可区分弹性/塑性应变分量3.激光干涉法:测量表面形变位移场重建全场应变分布,精度达纳米级4.纳米压痕法:结合Oliver-Pharr模型计算局部弹性恢复与塑性变形特征5.曲率半径法:基于Stoney公式通过基片曲率推算薄膜平均应力值6.光弹性法:利用双折射效应可视化透明介质内部主应力方向7.电子背散射衍射:通过菊池带偏移分析晶体取向变化与局部应变8.同步辐射白光拓扑术:实现微米级分辨的三维残余应力场重构9.原子力显微镜扭摆模式:测量纳米尺度表面粘附力与接触力学响应10.数字图像相关法:追踪表面散斑位移计算全场应变张量
检测标准
ASTMF1390-2021半导体晶片残余应力的测试方法SEMIMF1530-0709硅片弯曲度的激光干涉测量规程ISO14707:2015表面化学分析-辉光放电光谱法测定薄膜厚度及成分JESD22-B113A电子器件机械冲击试验中应变测量方法GB/T32281-2015半导体材料力学性能纳米压痕测试方法IEC60749-39:2021半导体器件机械和气候试验方法-芯片剪切强度DINEN623-3:2001先进技术陶瓷体材性能试验-弯曲强度测定BSPDCLC/TR62258-6:2007半导体芯片产品数据交换-机械特性参数ASMEB46.1-2019表面纹理测量与分析规范MIL-STD-883KMETHOD2036微电子器件密封性试验中的应变监测
检测仪器
1.X射线衍射仪:配备微区准直器(50μm光斑)和高精度测角仪(0.0001分辨率),用于晶体结构应变分析2.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集成白光干涉模块,实现三维形貌与局部曲率同步测量3.纳米压痕测试系统:最大载荷500mN,位移分辨率0.01nm,配备高温模块(最高600℃)4.数字全息干涉仪:双波长激光源(532nm/633nm),可测变形量程达100μm级5.同步辐射光束线站:高能X射线束(10-100keV)配合二维探测器进行三维应变成像6.红外偏振光弹系统:工作波长1.3-1.5μm,适用于半导体材料内部缺陷可视化7.原子力显微镜:接触/轻敲/扭摆多模式切换,力分辨率达pN级8.飞秒激光泵浦探测系统:时间分辨率100fs,用于超快动态应变过程研究9.MEMS专用力学测试台:集成热循环模块(-55~300℃)与高频振动激励器10.微区拉曼光谱仪:空间分辨率300nm,配备532nm/785nm双激光源
检测流程
1、咨询:提品资料(说明书、规格书等)
2、确认检测用途及项目要求
3、填写检测申请表(含公司信息及产品必要信息)
4、按要求寄送样品(部分可上门取样/检测)
5、收到样品,安排费用后进行样品检测
6、检测出相关数据,编写报告草件,确认信息是否无误
7、确认完毕后出具报告正式件
8、寄送报告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