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业务调整,部分个人测试暂不接受委托,望见谅。
检测项目
重组胶原蛋白辅料的质量控制需执行多维度检测体系: 1. **纯度测定**: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与紫外分光光度法评估目标蛋白占总蛋白含量的百分比,要求非目标杂蛋白残留量低于1%。 2. **分子量分布**:采用SDS-PAGE电泳与质谱联用技术验证重组胶原蛋白的分子量一致性,确保其符合申报规格(如Ⅰ型胶原蛋白典型分子量为300 kDa)。 3. **氨基酸序列分析**:通过Edman降解法或串联质谱(MS/MS)确认氨基酸排列顺序的正确性及翻译后修饰(如羟脯氨酸含量)。 4. **微生物限度**:依据GB 15979标准进行需氧菌总数、霉菌酵母菌及特定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的定量检测。 5. **内毒素控制**:使用鲎试剂凝胶法测定细菌内毒素水平,注射级辅料需满足≤0.25 EU/mL的限值要求。
检测范围
本检测方案适用于以下三类样品: - **原料级样品**:包括发酵液粗提物、冻干粉体及溶液态重组胶原蛋白原料 - **中间品**:涵盖纯化过程中的离子交换层析洗脱液、超滤浓缩液等半成品 - **终产品**:包含医用敷料、注射填充剂及护肤品添加剂的成品制剂 特殊形态样品需执行附加测试:凝胶类产品需测定交联度与溶胀率;冻干粉体需检测复溶时间与水分残留;医疗器械涂层材料需增加体外降解速率测试。
检测方法
1. **理化特性分析** - 纯度测定:采用反相HPLC(C18色谱柱),流动相为0.1% TFA水溶液-乙腈梯度体系,检测波长220 nm - 分子量测定:执行还原型SDS-PAGE(4-20%梯度胶)结合Image Lab软件定量分析 - 热稳定性测试: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变性温度(Tm值) 2. **结构确证方法** - 圆二色光谱(CD):在190-250 nm波长范围扫描测定α-螺旋结构特征峰 -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酰胺I带(1600-1700 cm⁻¹)的二级结构组成 - X射线衍射(XRD):验证三股螺旋结构的周期性重复单元 3. **生物学安全性评价** - 细胞毒性试验:依据ISO 10993-5标准,使用L929成纤维细胞进行MTT法测试 - 致敏性评估:通过LLNA局部淋巴结试验测定刺激指数(SI) - 溶血试验:采用兔红细胞悬液测定血红蛋白释放量
检测仪器
检测流程
1、咨询:提品资料(说明书、规格书等)
2、确认检测用途及项目要求
3、填写检测申请表(含公司信息及产品必要信息)
4、按要求寄送样品(部分可上门取样/检测)
5、收到样品,安排费用后进行样品检测
6、检测出相关数据,编写报告草件,确认信息是否无误
7、确认完毕后出具报告正式件
8、寄送报告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