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析研究所检测中心
400-635-0567
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
公司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航丰路8号院1号楼1层121[可寄样]
投诉建议:
010-82491398
报告问题解答:
010-8646-0567
检测领域:
成分分析,配方还原,食品检测,药品检测,化妆品检测,环境检测,性能检测,耐热性检测,安全性能检测,水质检测,气体检测,工业问题诊断,未知成分分析,塑料检测,橡胶检测,金属元素检测,矿石检测,有毒有害检测,土壤检测,msds报告编写等。
发布时间:2025-04-23
关键词:细菌对抗生素敏感性测定
浏览次数:
来源: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
因业务调整,部分个人测试暂不接受委托,望见谅。
抗生素的发现与应用是人类医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但随着抗生素的过度使用,细菌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细菌耐药性列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威胁之一。在此背景下,细菌对抗生素敏感性检测(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 AST)成为临床诊疗与感染控制的核心技术。该检测通过评估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程度,为临床精准用药、延缓耐药性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将系统介绍AST的检测项目、适用范围、参考标准及方法学进展。
细菌对抗生素敏感性检测的核心目标是确定特定菌株对某类抗生素的敏感程度,其结果通常以“敏感”“中介”或“耐药”表示。目前主流的检测项目包括:
纸片扩散法(K-B法) 通过将含特定抗生素的纸片贴于接种细菌的琼脂平板表面,观察抑菌圈大小判断敏感性。其原理基于抗生素在琼脂中的扩散梯度与细菌生长抑制的关系。该方法操作简便,适用于常见病原菌的快速筛查。
稀释法(MIC测定) 包括肉汤稀释法和琼脂稀释法,通过测定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定量评估抗生素效力。MIC值越低,表明细菌对该抗生素越敏感。
自动化仪器法 基于比浊法或荧光检测技术,利用自动化设备(如VITEK 2、Phoenix系统)快速测定细菌生长状态,结合数据库自动判读结果。此类方法效率高,适用于高通量检测。
分子生物学检测 通过PCR、基因测序等技术检测耐药基因(如mecA基因指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从遗传学层面预测耐药表型。
细菌对抗生素敏感性检测在多个领域具有重要应用:
临床诊疗
公共卫生与流行病学
新药研发与质量控制
兽医与农业领域
为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可比性,AST需遵循国际或国家标准化流程,主要参考标准包括:
CLSI M100
EUCAST标准
GB/T 20944-2022
传统方法
自动化系统
分子诊断技术
细菌对抗生素敏感性检测是连接微生物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其技术进步直接关系到感染性疾病的诊疗效果。随着耐药机制的复杂化,未来AST将更注重多技术联用(如表型检测+基因分析),并依托人工智能优化结果判读。然而,遏制耐药性蔓延不仅依赖检测技术的革新,更需要临床合理用药、公众教育及政策监管的多维协同。通过科学检测与规范管理双管齐下,方能为后抗生素时代筑起坚固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