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
分析鉴定 / 研发检测 -- 综合性科研服务机构,助力企业研发,提高产品质量 -- 400-635-0567

中析研究所检测中心

400-635-0567

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

公司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航丰路8号院1号楼1层121[可寄样]

投诉建议:

010-82491398

报告问题解答:

010-8646-0567

检测领域:

成分分析,配方还原,食品检测,药品检测,化妆品检测,环境检测,性能检测,耐热性检测,安全性能检测,水质检测,气体检测,工业问题诊断,未知成分分析,塑料检测,橡胶检测,金属元素检测,矿石检测,有毒有害检测,土壤检测,msds报告编写等。

不易起皱性检测

发布时间:2025-04-22

关键词:不易起皱性检测

浏览次数:

来源: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

文章简介:

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可依据相应不易起皱性检测标准进行各种服务,亦可根据客户需求设计方案,为客户提供非标检测服务。检测费用需结合客户检测需求以及实验复杂程度进行报价。
点击咨询

因业务调整,部分个人测试暂不接受委托,望见谅。

纺织品不易起皱性检测技术解析

简介

在纺织品生产与消费领域,织物的起皱性能是衡量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不易起皱性反映织物在受到外力作用后恢复平整的能力,直接影响服装的外观保持性、穿着舒适度及使用寿命。随着消费者对高品质纺织品的需求日益增长,不易起皱性检测成为纺织企业质量控制、产品研发及贸易验收的关键环节。本文围绕检测项目、适用范围、标准依据及技术方法展开分析,为行业提供系统化的技术参考。

检测项目及简介

纺织品的不易起皱性检测主要包含以下核心项目:

  1. 折皱回复角测试 通过模拟织物在折叠或挤压后的恢复能力,测定其回复至平整状态的角度。回复角越大,表明抗皱性越强。
  2. 动态起皱性能测试 评估织物在反复摩擦或运动过程中的起皱趋势,常用于运动服装、户外面料等需频繁活动的场景。
  3. 湿态抗皱性测试 检测织物在湿润环境下的抗皱能力,适用于需频繁水洗的纺织品(如衬衫、床单)的耐久性评价。
  4. 综合外观保持性评级 结合主观视觉评价与客观数据,对织物经多次使用或洗涤后的整体外观进行等级划分。

适用范围

不易起皱性检测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

  1. 服装面料 包括西装、衬衫、连衣裙等对平整度要求较高的产品,尤其是天然纤维(棉、麻)与合成纤维(涤纶、氨纶)混纺织物。
  2. 家居纺织品 如窗帘、床单、沙发套等需长期保持平整的产品,检测可优化材料选择及后整理工艺。
  3. 产业用纺织品 汽车内饰、医用防护服等特殊场景下,抗皱性直接影响功能性与安全性。
  4. 新材料研发 对新型抗皱整理剂、纳米涂层等技术效果的验证,推动行业技术创新。

检测参考标准

国内外针对纺织品抗皱性能制定了多项权威标准,主要包括:

  1. ISO 2313:2021 《纺织品 织物折痕回复性的测定 回复角法》——国际通用标准,采用水平法或垂直法测定回复角。
  2. AATCC 128-2019 《织物折皱回复性:外观法》——美国纺织化学师与染色家协会标准,通过视觉评级评估起皱程度。
  3. GB/T 3819-1997 《纺织品 织物折痕回复性的测定》——中国国家标准,规定回复角测试的具体操作流程。
  4. JIS L 1059-1:2020 《纺织品抗皱性试验方法 第1部分:回复角法》——日本工业标准,适用于精细化纤维制品的检测。

检测方法及仪器

  1. 回复角测试法
  • 原理:将织物试样折叠并施加恒定压力,释放后测量其恢复角度。
  • 步骤
    • 试样裁剪为40mm×15mm尺寸,沿长度方向对折;
    • 置于标准砝码(500g)下加压5分钟;
    • 移除载荷后悬挂于测试架,静置5分钟;
    • 使用角度测量仪读取回复角。
  • 仪器:全自动回复角测试仪(如SDL Atlas 的CRE-300),配备高精度角度传感器与温湿度控制系统。
  1. 马丁代尔法动态测试
  • 原理:利用马丁代尔耐磨仪模拟织物反复摩擦过程,结合图像分析系统量化起皱面积。
  • 步骤
    • 试样固定在环形夹具中,与标准磨料进行多向摩擦;
    • 每500次循环暂停,通过CCD相机捕获表面形貌;
    • 软件计算褶皱深度与分布密度。
  • 仪器:马丁代尔耐磨试验机(如James H. Heal公司的Nu-Martindale 4.0)。
  1. 湿态抗皱性检测
  • 原理:将试样浸渍后拧干,模拟潮湿环境下的抗皱表现。
  • 步骤
    • 试样浸泡于蒸馏水(20℃)30分钟,脱水至含水率100%;
    • 折叠后施加1kPa压力,烘干(40℃±2℃)4小时;
    • 对比干燥前后表面平整度,按标准灰度卡评级。
  • 仪器:恒温恒湿箱、压力加载装置及标准光源评级箱。

技术挑战与发展趋势

当前检测技术仍面临两大挑战:一是天然纤维与合成纤维的抗皱机理差异显著,需开发针对性评价体系;二是智能化检测设备的普及率不足,部分企业依赖人工评级导致数据偏差。未来,随着机器视觉与AI算法的应用,抗皱性检测将朝向高精度自动化方向发展。例如,3D轮廓扫描技术可实时捕捉微观褶皱,结合大数据建立预测模型,为织物设计提供前瞻性指导。

结语

纺织品不易起皱性检测是连接材料科学与消费需求的重要桥梁。通过标准化流程与先进仪器的结合,企业可精准把控产品质量,推动行业向高性能、高附加值方向升级。随着检测技术的迭代与跨学科融合,抗皱性评价将不再局限于单一物理指标,而是逐步纳入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分享
TAG标签:

本文网址:https://www.yjsliu.comhttps://www.yjsliu.com/keyanjiance/24344.html

我们的实力 我们的实力 我们的实力 我们的实力 我们的实力 我们的实力 我们的实力 我们的实力 我们的实力 我们的实力

中析 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检 官方微视频
中析 官方抖音号
中析 官方快手号
北检 官方小红书
北京前沿 科学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