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业务调整,部分个人测试暂不接受委托,望见谅。
纺织品耐洗性测试技术解析
简介
耐洗性测试是评价纺织品在多次洗涤后保持原有性能的重要检测手段。随着消费者对纺织品质量要求的提升,耐洗性已成为衡量产品耐用性、色牢度及功能性的核心指标之一。该测试通过模拟日常或工业洗涤环境,评估织物在反复洗涤过程中是否出现褪色、缩水、起球、强度下降等问题,为生产商优化工艺、制定洗涤标签及消费者选购产品提供科学依据。
检测项目及简介
- 颜色牢度 检测纺织品在洗涤过程中颜色脱落或沾染其他织物的程度。主要包含耐皂洗色牢度、耐干洗色牢度等子项。
- 尺寸稳定性(缩水率) 测量纺织品经洗涤后的长度和宽度变化率,判断其是否符合标准缩水范围。
- 外观变化 评估洗涤后织物表面是否出现起毛、起球、勾丝、涂层剥落等现象。
- 强度保持率 测试洗涤前后织物的拉伸强度、撕裂强度等力学性能变化。
- 洗涤剂残留与功能性衰减 针对功能性纺织品(如抗菌、防水面料),检测洗涤后有效成分的残留量及功能效果。
适用范围
耐洗性测试广泛适用于以下领域:
- 服装类 日常服装、运动服饰、户外装备等。
- 家纺类 床单、窗帘、沙发面料等家用纺织品。
- 工业用纺织品 汽车内饰、医用织物、过滤材料等。
- 功能性面料 防紫外线、阻燃、抗菌等特殊处理织物的耐久性验证。
检测参考标准
- ISO 105-C06:2010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第C06部分:耐家庭和商业洗涤色牢度》
- AATCC 61-2020 《耐家庭洗涤色牢度:加速法》
- GB/T 8629-2017 《纺织品 试验用家庭洗涤和干燥程序》
- ISO 6330:2021 《纺织品 家庭洗涤和干燥后织物外观的评定》
- ASTM D4970-2016 《纺织品表面起球性能标准测试方法》
检测方法及仪器
-
样品制备 按标准裁剪规定尺寸的试样,预处理(如调湿平衡)。对于色牢度测试,需将试样与标准贴衬织物缝合。
-
洗涤程序模拟
- 仪器:耐洗色牢度试验机(如SDL Atlas的Launder-Ometer)、缩水率测试机。
- 参数设置:根据标准选择水温(40℃~95℃)、洗涤剂浓度、机械作用时间及洗涤次数。例如,AATCC 61采用加速法,通过缩短时间模拟多次洗涤效果。
- 干燥与评估
- 干燥方式:悬挂晾干、平铺干燥或滚筒烘干(参考ISO 6330)。
- 颜色牢度评级:使用标准灰色样卡(如ISO 105-A03)对比试样与贴衬织物的色差。
- 尺寸稳定性计算:测量洗涤前后尺寸差异,按公式计算缩水率: 缩水率(%)=原始尺寸 - 洗涤后尺寸原始尺寸×100缩水率(%)=原始尺寸原始尺寸 - 洗涤后尺寸×100
- 外观变化分析:通过目视法或仪器(如马丁代尔起球测试仪)量化起球等级。
- 功能性检测
- 强度测试:万能材料试验机(如Instron)测定拉伸强度。
- 残留分析:液相色谱仪(HPLC)或光谱法检测抗菌剂等成分残留量。
技术发展趋势
近年来,耐洗性测试技术逐步向智能化、环保化发展。例如:
- 节水型检测设备:通过循环水系统减少测试用水量。
- 多参数集成仪器:可同步完成色牢度、缩水率、起球等多项检测。
- 数字化评级系统:利用AI图像分析替代人工目视评估,提高结果客观性。
结语
耐洗性测试是纺织品质量控制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其科学性与严谨性直接影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随着检测标准与技术的迭代,生产商需紧跟行业动态,结合自身产品特性选择适配的测试方案,从而在提升品质的同时降低退货风险,满足全球市场对纺织品耐久性的高标准需求。
复制
导出
重新生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