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
分析鉴定 / 研发检测 -- 综合性科研服务机构,助力企业研发,提高产品质量 -- 400-635-0567

中析研究所检测中心

400-635-0567

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

公司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航丰路8号院1号楼1层121[可寄样]

投诉建议:

010-82491398

报告问题解答:

010-8646-0567

检测领域:

成分分析,配方还原,食品检测,药品检测,化妆品检测,环境检测,性能检测,耐热性检测,安全性能检测,水质检测,气体检测,工业问题诊断,未知成分分析,塑料检测,橡胶检测,金属元素检测,矿石检测,有毒有害检测,土壤检测,msds报告编写等。

抗菌性测试

发布时间:2025-04-22

关键词:抗菌性测试

浏览次数:

来源: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

文章简介:

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可依据相应抗菌性测试标准进行各种服务,亦可根据客户需求设计方案,为客户提供非标检测服务。检测费用需结合客户检测需求以及实验复杂程度进行报价。
点击咨询

因业务调整,部分个人测试暂不接受委托,望见谅。

抗菌性测试技术及其应用

简介

抗菌性测试是评估材料或产品抑制微生物生长能力的重要手段,广泛应用于医疗、日用品、纺织品、包装材料等领域。随着公众卫生意识的提升和抗菌产品的普及,科学、规范的抗菌性能检测成为保障产品质量与安全性的关键环节。通过模拟实际使用环境或加速老化条件,抗菌性测试可量化分析材料对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抑制效果,为产品研发、质量控制和市场准入提供数据支撑。

检测项目及简介

抗菌性测试的核心项目包括以下几类:

  1. 抗菌活性测试 通过对比处理样品与未处理样品在特定条件下微生物数量的变化,评估材料的直接抑菌或杀菌能力。常用指标包括抑菌率、杀菌率及抗菌活性值(如ISO 22196标准中的R值)。

  2. 抗菌耐久性测试 模拟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可能经历的清洗、摩擦、紫外线照射等条件,测试抗菌性能的持久性。例如,纺织品需经过多次洗涤后仍保持抗菌效果。

  3. 抑菌圈试验 适用于涂层或添加抗菌剂的材料,通过测量抑菌圈直径判断抗菌剂扩散能力。该方法直观但仅适用于可溶出型抗菌材料。

  4. 真菌抑制测试 针对霉菌和酵母菌的抑制效果评估,常用于建筑材料和潮湿环境用品的检测。

适用范围

抗菌性测试的适用对象主要包括:

  • 医疗领域:手术器械、医用敷料、抗菌涂层导管等;
  • 日用品:抗菌塑料制品、厨具、儿童玩具;
  • 纺织品:抗菌纤维、功能性服饰、床上用品;
  • 包装材料:食品保鲜膜、抗菌纸制品;
  • 建筑材料:抗菌瓷砖、涂料、密封胶。

此外,测试还适用于评估纳米材料、天然提取物等新型抗菌剂的开发效果。

检测参考标准

国际及国内主要标准如下:

  1. ISO 22196:2011 《塑料及其他非多孔表面抗菌性能测试》 适用于评估硬质表面的抗菌活性,通过接种细菌悬液并培养24小时后计算抑菌率。

  2. JIS Z 2801:2010 《抗菌加工制品——抗菌性能试验方法和抗菌效果》 日本工业标准,用于评价抗菌处理产品的抑菌效果,要求样品与对照组的菌落数差异≥2.0 log。

  3. ASTM E2149-2020 《动态接触条件下抗菌剂持续活性测定标准方法》 适用于可溶出型抗菌剂,模拟液体环境中的抗菌效果。

  4. GB/T 21551.2-2010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抗菌、除菌、净化功能 抗菌材料的特殊要求》 中国国家标准,规范家电产品中抗菌材料的检测流程。

  5. ISO 20743:2021 《纺织品——抗菌性能测定》 涵盖定量(菌落计数法)和定性(抑菌圈法)两种测试方法。

检测方法及仪器

1. 定量测试法(菌落计数法)

  • 步骤: (1)样品制备:将材料切割为规定尺寸(通常5×5 cm); (2)接种菌液:在样品表面均匀涂布标准菌悬液(如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6538); (3)培养:置于恒温恒湿箱(37℃, 90% RH)中培养24小时; (4)洗脱:用中和液洗脱残留微生物,梯度稀释后接种琼脂平板; (5)分析:统计菌落数,计算抑菌率。
  • 关键仪器:恒温培养箱、菌落计数器、生物安全柜。

2. 抑菌圈法

  • 步骤: (1)将样品置于接种过微生物的琼脂平板中央; (2)培养18-24小时后,测量抑菌圈直径; (3)直径≥1 mm视为有效抗菌。
  • 关键仪器:高压灭菌锅、恒温振荡器。

3. 真菌抑制测试

  • 步骤: (1)接种黑曲霉等标准菌株孢子悬液于样品表面; (2)在28℃、85% RH环境下培养28天; (3)通过显微镜观察菌丝生长情况,评级0-5级(0级为无生长)。
  • 关键仪器:霉菌培养箱、光学显微镜。

4. 快速检测技术

  • ATP生物发光法:利用荧光素酶检测微生物ATP含量,30分钟内获得结果;
  • 流式细胞术:通过荧光标记区分活菌与死菌,适用于高精度分析。

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精准检测需求的提升,抗菌性测试正朝着高通量、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例如,采用微流控芯片技术可同时测试多组样品,而人工智能图像分析系统能够快速识别菌落形态。此外,针对耐药菌的专项测试和抗菌材料的生态毒性评估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

结语

抗菌性测试是连接材料科学与应用实践的重要桥梁。通过标准化检测流程和科学的评价体系,不仅能保障产品质量,还能推动抗菌技术的创新升级。企业需根据产品特性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并结合国际标准优化生产工艺,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技术制高点。


复制
导出
重新生成
分享
TAG标签:

本文网址:https://www.yjsliu.comhttps://www.yjsliu.com/keyanjiance/24232.html

我们的实力 我们的实力 我们的实力 我们的实力 我们的实力 我们的实力 我们的实力 我们的实力 我们的实力 我们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