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析研究所检测中心
400-635-0567
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
公司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航丰路8号院1号楼1层121[可寄样]
投诉建议:
010-82491398
报告问题解答:
010-8646-0567
检测领域:
成分分析,配方还原,食品检测,药品检测,化妆品检测,环境检测,性能检测,耐热性检测,安全性能检测,水质检测,气体检测,工业问题诊断,未知成分分析,塑料检测,橡胶检测,金属元素检测,矿石检测,有毒有害检测,土壤检测,msds报告编写等。
发布时间:2025-04-23
关键词:颗粒形状检测
浏览次数:
来源: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
因业务调整,部分个人测试暂不接受委托,望见谅。
颗粒形状是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重要参数之一,直接影响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加工性能及终端应用效果。例如,球形颗粒在粉末冶金中流动性更好,片状颗粒在涂料中更易形成致密涂层,不规则颗粒可能在复合材料中增强界面结合。因此,颗粒形状检测技术成为质量控制、工艺优化和科学研究的关键手段。本文将从检测项目、适用范围、参考标准及检测方法等方面系统阐述颗粒形状检测的核心内容。
基本形状参数 包括颗粒的长径比、圆形度、凹凸度等几何特征。长径比反映颗粒的延展性,圆形度用于量化接近理想球形的程度,凹凸度则描述表面轮廓的复杂程度。例如,锂电池正极材料的长径比过高可能导致涂布不均匀。
粒径分布与形状关联性 结合粒径分析仪与形状识别技术,研究不同粒径区间颗粒的形状特征。该检测可揭示研磨工艺对颗粒破碎模式的影响,如在矿物加工中识别过度破碎导致的针状颗粒比例异常。
表面粗糙度与边缘锐度 通过三维形貌重建技术测定颗粒表面的微观起伏程度及边缘曲率半径。该指标对药物颗粒的溶出速率、催化剂载体的活性位点分布具有决定性作用。
颗粒形状检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
标准号 | 标准名称 |
---|---|
ISO 9276-6:2008 | 颗粒表征-第6部分:颗粒形状和形态的定性及定量表述 |
ASTM E3260-21 | 采用动态图像分析法测定干粉颗粒形状的标准指南 |
GB/T 19077-2016 | 粒度分布-激光衍射法(含形状因子校正) |
JIS Z 8901:2020 | 试验用粉体的形状分类及表示方法 |
USP <776> | 美国药典-光学显微镜法测定颗粒形态 |
静态图像分析法
动态图像分析法
激光衍射结合形状因子
X射线显微断层扫描(Micro-CT)
当前颗粒形状检测技术正朝多模态融合方向发展:
随着智能制造与新材料研发的深入,颗粒形状检测将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为产品质量提升提供更精准的数字化支持。检测机构需重点关注ISO 13322-2:2021等新标准对动态图像分析的技术要求更新,同时建立多尺度(微米-纳米)、多形态(晶体-无定形)的综合性检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