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
分析鉴定 / 研发检测 -- 综合性科研服务机构,助力企业研发,提高产品质量 -- 400-635-0567

中析研究所检测中心

400-635-0567

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

公司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航丰路8号院1号楼1层121[可寄样]

投诉建议:

010-82491398

报告问题解答:

010-8646-0567

检测领域:

成分分析,配方还原,食品检测,药品检测,化妆品检测,环境检测,性能检测,耐热性检测,安全性能检测,水质检测,气体检测,工业问题诊断,未知成分分析,塑料检测,橡胶检测,金属元素检测,矿石检测,有毒有害检测,土壤检测,msds报告编写等。

颗粒形状检测

发布时间:2025-04-23

关键词:颗粒形状检测

浏览次数:

来源: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

文章简介:

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可依据相应颗粒形状检测标准进行各种服务,亦可根据客户需求设计方案,为客户提供非标检测服务。检测费用需结合客户检测需求以及实验复杂程度进行报价。
点击咨询

因业务调整,部分个人测试暂不接受委托,望见谅。

颗粒形状检测技术及应用

简介

颗粒形状是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重要参数之一,直接影响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加工性能及终端应用效果。例如,球形颗粒在粉末冶金中流动性更好,片状颗粒在涂料中更易形成致密涂层,不规则颗粒可能在复合材料中增强界面结合。因此,颗粒形状检测技术成为质量控制、工艺优化和科学研究的关键手段。本文将从检测项目、适用范围、参考标准及检测方法等方面系统阐述颗粒形状检测的核心内容。

检测项目及简介

  1. 基本形状参数 包括颗粒的长径比、圆形度、凹凸度等几何特征。长径比反映颗粒的延展性,圆形度用于量化接近理想球形的程度,凹凸度则描述表面轮廓的复杂程度。例如,锂电池正极材料的长径比过高可能导致涂布不均匀。

  2. 粒径分布与形状关联性 结合粒径分析仪与形状识别技术,研究不同粒径区间颗粒的形状特征。该检测可揭示研磨工艺对颗粒破碎模式的影响,如在矿物加工中识别过度破碎导致的针状颗粒比例异常。

  3. 表面粗糙度与边缘锐度 通过三维形貌重建技术测定颗粒表面的微观起伏程度及边缘曲率半径。该指标对药物颗粒的溶出速率、催化剂载体的活性位点分布具有决定性作用。

适用范围

颗粒形状检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

  • 新能源材料:锂电负极石墨片层结构分析、光伏硅粉球形度控制
  • 生物医药:吸入式药物颗粒的空气动力学形状优化、微球载药系统的圆整度检测
  • 建筑材料:骨料棱角系数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研究
  • 环境监测:大气PM2.5颗粒形貌溯源分析、污水处理絮凝体结构表征
  • 金属增材制造:3D打印金属粉末卫星球(粘连颗粒)筛查

检测参考标准

标准号 标准名称
ISO 9276-6:2008 颗粒表征-第6部分:颗粒形状和形态的定性及定量表述
ASTM E3260-21 采用动态图像分析法测定干粉颗粒形状的标准指南
GB/T 19077-2016 粒度分布-激光衍射法(含形状因子校正)
JIS Z 8901:2020 试验用粉体的形状分类及表示方法
USP <776> 美国药典-光学显微镜法测定颗粒形态

检测方法及仪器

  1. 静态图像分析法

    • 工作原理:通过光学显微镜或扫描电镜(SEM)捕获颗粒二维投影,采用Edge Detection算法提取轮廓特征。
    • 典型仪器:Malvern Morphologi 4系列全自动形态分析仪(配备XYZ三维平台,可统计10万个颗粒的16种形状参数)
    • 精度控制:需定期使用NIST标准颗粒(如SRM 1964球形硅微粉)进行校准
  2. 动态图像分析法

    • 技术优势:在颗粒自由下落过程中连续拍摄,避免静态观测的取向偏差。德国新帕泰克QICPIC系统可实现1μm-30mm粒径范围的实时分析。
    • 数据处理:采用等效椭圆拟合算法,输出Feret径、Martin径等12种形状指标。
  3. 激光衍射结合形状因子

    • 创新突破:传统激光粒度仪(如Malvern Mastersizer 3000)通过引入形状校正因子,将球形假设下的粒径误差从30%降低至5%以内。
    • 应用场景:适用于高浓度浆料在线检测,如陶瓷釉料生产过程中针状颗粒的实时监控。
  4. X射线显微断层扫描(Micro-CT)

    • 三维重构:蔡司Xradia 620 Versa系统可实现亚微米级分辨率的三维形貌重建,准确测定孔隙率、比表面积等衍生参数。
    • 典型案例:用于页岩气储层纳米级黏土矿物片状结构的定量分析。

技术发展趋势

当前颗粒形状检测技术正朝多模态融合方向发展:

  1. AI图像识别:深度学习算法可自动分类"球形/纤维状/多孔"等复杂形态,准确率超95%(参见《Particle & Particle Systems Characterization》2023年第4期)
  2. 在线检测系统:英国富瑞曼FT4粉末流变仪集成实时形状分析模块,实现粉体流动性与颗粒形态的同步监测
  3. 纳米级表征:原子力显微镜(AFM)与机器学习结合,攻克了量子点、碳纳米管等超细颗粒的三维形貌解析难题

随着智能制造与新材料研发的深入,颗粒形状检测将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为产品质量提升提供更精准的数字化支持。检测机构需重点关注ISO 13322-2:2021等新标准对动态图像分析的技术要求更新,同时建立多尺度(微米-纳米)、多形态(晶体-无定形)的综合性检测体系。


分享
TAG标签:

本文网址:https://www.yjsliu.comhttps://www.yjsliu.com/keyanjiance/21387.html

我们的实力 我们的实力 我们的实力 我们的实力 我们的实力 我们的实力 我们的实力 我们的实力 我们的实力 我们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