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业务调整,部分个人测试暂不接受委托,望见谅。
表面张力检测在洗涤剂性能评估中的应用——基于圆环拉起液膜法的分析
简介
表面张力是衡量液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重要参数,直接影响洗涤剂的润湿、渗透、乳化和去污能力。对于洗涤剂而言,较低的表面张力能够增强其与污渍的接触效果,从而提高清洁效率。圆环拉起液膜法(又称Du Noüy环法)作为一种经典的表界面张力测量技术,因其操作简便、数据重复性好,被广泛应用于洗涤剂研发与质量控制领域。该方法通过测量将铂铱合金环从液体表面拉脱所需的力,精确计算液体的表面张力值,为评估洗涤剂性能提供关键数据支持。
适用范围
圆环拉起液膜法主要适用于以下场景:
- 洗涤剂类型:包括液体洗涤剂、粉状洗涤剂、浓缩型洗涤剂及功能性清洁剂(如酶制剂、消毒剂等)。
- 行业应用:涵盖家用清洁产品(如洗衣液、洗洁精)、工业清洗剂(如金属脱脂剂)、个人护理产品(如洗发水、沐浴露)的配方优化与质量控制。
- 研究领域:用于探究表面活性剂浓度、温度、添加剂等因素对洗涤剂性能的影响规律。 该方法在pH 3-11、温度5-80℃范围内具有较高的适用性,但对高粘度或含固体颗粒的样品需进行预处理以避免干扰。
检测项目及简介
- 表面张力值 直接反映洗涤剂降低液体表面张力的能力,数值越低,润湿和渗透性能越强。通常要求家用洗涤剂在25℃时的表面张力≤35 mN/m。
- 临界胶束浓度(CMC) 通过表面张力-浓度曲线确定CMC值,表征表面活性剂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CMC越低,表明活性成分利用率越高,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
- 温度依赖性 检测不同温度下的表面张力变化,评估洗涤剂在高温(如洗碗机应用)或低温环境中的稳定性。
- 溶液稳定性 长期储存后复测表面张力,判断配方是否出现分层、沉淀或活性成分降解。
检测参考标准
- ISO 304:1985 Surface active agents — Determination of surface tension by drawing up liquid films 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的经典方法,规定了仪器校准、环境控制和数据处理的通用要求。
- GB/T 11278-2022 表面活性剂 表面张力的测定 中国国家标准,细化了样品制备、恒温条件及异常数据处理的实施细则,适用于国内产品质量认证。
- ASTM D1331-20 Standard Test Methods for Surface and Interfacial Tension of Solutions of Surface-Active Agents 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包含圆环法和威廉米平板法的对比验证流程。
检测方法及仪器
实验流程
- 样品制备:将洗涤剂按使用浓度稀释,超声脱气15分钟以消除气泡干扰。
- 仪器校准:使用超纯水(已知表面张力72.8 mN/m,25℃)校准张力仪,误差需≤0.5%。
- 环境控制:在恒温实验室(±0.5℃)中,将样品置于石英比色皿,静置至温度平衡。
- 测量操作:
- 缓慢提升铂金环至液面接触,软件自动记录环脱离液膜时的最大拉力(F)。
- 表面张力(γ)按公式计算:γ = F / (4πR),其中R为环半径,需引入Harkins-Jordan校正因子修正流体力学效应。
- 数据记录:每个样品平行测定3次,取平均值,偏差超过1%需重新测试。
核心仪器设备
- 全自动表面张力仪(如KRÜSS K100或SITA t100) 集成高精度力传感器(分辨率0.01 mN/m)、温控模块和数据分析软件,支持CMC自动拟合与动态接触角测量。
- 恒温水浴循环系统 维持样品温度波动≤±0.1℃,确保数据可比性。
- 真空脱气装置 消除溶解气体对表面张力的影响,尤其对含电解质的配方至关重要。
- 精密电子天平(精度0.0001 g) 用于准确配制不同浓度的洗涤剂溶液。
总结
圆环拉起液膜法凭借其高精度与操作便捷性,已成为洗涤剂行业表界面特性分析的核心手段。通过标准化检测流程,企业可快速筛选高效表面活性剂组合、优化配方成本,并监控生产批次的一致性。随着智能传感技术的发展,未来该方法的自动化程度与数据可靠性将进一步提升,为绿色洗涤剂开发及可持续清洁解决方案提供更强支撑。
复制
导出
重新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