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业务调整,部分个人测试暂不接受委托,望见谅。
纸、纸板和纸浆中砷含量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
简介
砷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有毒元素,其化合物可通过工业污染、原料污染或生产加工过程迁移至纸类产品中。纸、纸板和纸浆作为日常生活及工业领域的重要材料,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印刷、医疗用品等领域。若其中砷含量超标,可能通过接触或迁移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例如慢性中毒、癌症风险增加等。因此,建立科学、精准的砷含量检测方法,对保障产品质量和消费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检测适用范围
砷含量检测主要适用于以下场景:
- 食品接触类纸制品:如食品包装纸、餐巾纸、纸杯等,需严格控制砷迁移量,避免污染食品。
- 儿童用纸制品:包括课本、彩印纸、玩具包装等,因儿童对有毒物质更为敏感,需满足更高安全标准。
- 医疗及卫生用纸:如医用纱布包装纸、卫生纸等,需避免砷通过皮肤接触或伤口进入人体。
- 工业用纸浆原料:造纸原料(如木浆、废纸浆)可能因环境污染导致砷富集,需从源头控制。 此外,出口贸易中,纸类产品需符合欧盟REACH法规、美国FDA标准等国际要求,砷检测是重要合规内容。
检测项目及简介
砷含量的检测核心在于测定样品中总砷含量及可溶性砷形态分析:
- 总砷含量检测 通过消解样品后测定砷的总量,反映纸类产品的整体污染水平。
- 无机砷形态分析 区分三价砷(As³⁺)和五价砷(As⁵⁺),因三价砷毒性更强,需单独评估其风险。
- 迁移量检测 模拟实际使用条件(如接触水、酸性溶液),测定砷从纸制品中的溶出量,评估实际暴露风险。
检测参考标准
国内外针对纸类产品中砷含量的检测已制定多项标准,主要包括:
- ISO 10775:2015 《纸、纸板和纸浆-砷含量的测定-原子荧光光谱法》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的权威方法,适用于各类纸浆及纸制品。
- GB/T 2678.2-2021 《纸浆、纸和纸板中砷的测定 第2部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中国国家标准,采用高灵敏度质谱技术,适用于痕量砷检测。
- EN 645:2020 《与食品接触的纸和纸板材料-砷、镉、铅、汞的测定》 欧盟标准,规定食品接触类纸制品中砷及其他重金属的限值及检测流程。
- TAPPI T 266 om-2018 《纸浆和纸中砷含量的测试方法》 美国纸浆与造纸工业技术协会标准,提供传统分光光度法操作指南。
检测方法及仪器
目前主流的检测方法包括原子荧光光谱法(AF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和分光光度法,具体流程如下:
-
原子荧光光谱法(AFS)
- 原理:样品经酸消解后,砷化合物被还原为砷化氢气体,通过原子荧光光谱仪测定荧光强度,定量分析砷含量。
- 仪器:原子荧光光谱仪、微波消解系统、恒温水浴锅。
- 特点:灵敏度高(检出限可达0.01 mg/kg)、操作简便,适用于大批量样品筛查。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
- 原理:消解后的样品雾化进入等离子体离子源,砷离子经质谱分离后检测其质荷比(m/z=75),实现痕量砷定量。
- 仪器:ICP-MS仪、超纯水系统、超声波萃取仪。
- 特点:检出限低(0.001 mg/kg)、可同时检测多种元素,但设备成本较高。
-
分光光度法
- 原理:砷与显色剂(如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反应生成有色络合物,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值。
- 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马弗炉、离心机。
- 特点:设备普及、成本低,但灵敏度较低(检出限约0.1 mg/kg),适用于常规检测。
关键步骤说明:
- 样品前处理:需将纸制品剪碎后,采用硝酸-过氧化氢体系微波消解,或通过酸性溶液浸泡提取可溶性砷。
- 质量控制:加入标准物质(如NIST SRM 1575a松针标准品)进行回收率测试,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性。
结语
随着全球对纸类产品安全性的重视,砷含量检测技术持续向高灵敏度、高效率方向发展。通过结合不同检测方法的优势,并严格遵循国际及国家标准,能够有效控制纸制品中的砷污染风险。未来,快速检测设备(如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的研发与应用,将进一步推动检测流程的优化,为行业提供更全面的质量保障。
复制
导出
重新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