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析研究所检测中心
400-635-0567
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
公司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航丰路8号院1号楼1层121[可寄样]
投诉建议:
010-82491398
报告问题解答:
010-8646-0567
检测领域:
成分分析,配方还原,食品检测,药品检测,化妆品检测,环境检测,性能检测,耐热性检测,安全性能检测,水质检测,气体检测,工业问题诊断,未知成分分析,塑料检测,橡胶检测,金属元素检测,矿石检测,有毒有害检测,土壤检测,msds报告编写等。
发布时间:2025-08-04
关键词:屋面材料透湿率循环测试周期,屋面材料透湿率循环测试仪器,屋面材料透湿率循环测试标准
浏览次数:
来源: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
因业务调整,部分个人测试暂不接受委托,望见谅。
循环透湿率:测定材料在温度-湿度循环条件下的透湿量,单位g/(m²·24h),循环周期24h(12h高温高湿+12h低温低湿),测试精度±2%。
稳态透湿率:检测材料在恒定温度(23℃±2℃)和湿度(50%RH±5%)下的稳定透湿性能,测试时间≥48h,分辨率0.001g。
透湿系数:计算材料透湿率与水蒸汽分压差的比值,单位g·mm/(m²·h·kPa),分压差范围5-30kPa,计算精度±1%。
温度循环稳定性:评估材料经100次温度循环(-20℃~60℃)后的透湿率变化率,变化率≤5%为合格,测试条件同初始状态。
湿度循环稳定性:测定材料经50次湿度循环(30%RH~90%RH)后的透湿性能保持率,保持率≥95%,温度保持25℃±1℃。
动态透湿曲线:记录材料在循环条件下每小时的透湿量,绘制时间-透湿量曲线,曲线分辨率1h,数据采样频率1次/分钟。
滞后系数:比较材料在吸湿(从30%RH升至90%RH)和脱湿(从90%RH降至30%RH)过程中的透湿率差异,系数范围0-1,数值越小表示滞后性越弱。
加速老化后透湿率:材料经紫外老化(波长340nm,辐照强度1.0W/m²,1000h)或热老化(80℃×200h)后的透湿率变化,测试条件同初始状态,变化率≤10%为合格。
界面透湿阻力:测定材料与基层(混凝土、保温层)粘结界面的透湿阻力,单位m²·h·kPa/g,采用压力差法,压力范围0-500Pa,精度±0.1Pa。
cyclic moisture uptake:测量材料在循环环境(温度25℃±1℃,湿度30%RH~90%RH循环,周期24h)下的moisture absorption量,单位%,测试周期7天,分辨率0.01%。
热湿循环后尺寸稳定性:评估材料经50次热湿循环(40℃×90%RH×12h+23℃×50%RH×12h)后的尺寸变化率,长度/宽度变化率≤0.5%,厚度变化率≤1%。
冻融循环后透湿率:材料经25次冻融循环(-15℃×4h+20℃×4h)后的透湿率变化,测试条件同初始状态,变化率≤8%。
水蒸气透过速率温度依赖性:测定材料在10℃、23℃、40℃三个温度下的透湿率,计算温度系数,系数范围0.01-0.1/℃,反映温度对透湿性能的影响。
水蒸气透过速率湿度依赖性:测量材料在30%RH、50%RH、70%RH、90%RH四个湿度下的透湿率,绘制湿度-透湿率曲线,曲线斜率≤0.5g/(m²·24h·%RH)。
长期老化后透湿率:材料经自然暴露(朝南45°,12个月)后的透湿率变化,测试条件同初始状态,变化率≤15%。
屋面防水卷材:包括沥青防水卷材、高分子防水卷材(PVC、TPO、EPDM)、自粘防水卷材、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等,用于屋面防水层。
屋面保温材料:EPS板、XPS板、聚氨酯泡沫板、岩棉板、玻璃棉板、酚醛泡沫板等,用于屋面保温层。
屋面透气膜:防水透气膜、隔汽膜、呼吸纸、透气垫层、防水透气垫层等,用于屋面通风系统。
金属屋面材料:铝镁锰合金板、彩钢板、不锈钢板、金属复合板、镀锌钢板等,用于金属屋面面板及配件。
瓦屋面材料:陶瓦、琉璃瓦、水泥瓦、沥青瓦、金属瓦、树脂瓦等,及配套的防水垫层、挂瓦条、顺水条。
屋面涂层材料:聚氨酯防水涂料、丙烯酸防水涂料、沥青基防水涂料、硅橡胶防水涂料、防水涂层等,用于屋面防水涂层。
屋面结构材料:混凝土屋面板、预制混凝土构件、轻钢屋面结构层、木结构屋面基层、压型钢板基层等,用于屋面结构层。
光伏屋面材料:光伏组件背板、光伏屋面集成材料、光伏防水密封胶、光伏组件边框密封材料、光伏屋面防水膜等,用于光伏屋面系统。
种植屋面材料:种植屋面用防水膜、排水板、保湿毯、种植土隔离层、耐根穿刺防水卷材等,用于种植屋面配套系统。
坡屋面材料:坡屋面用防水垫层、顺水条、挂瓦条、坡屋面密封材料、坡屋面保温层材料等,用于坡屋面辅助结构。
平屋面材料:平屋面用防水卷材、保温层材料、找平层材料、密封材料等,用于平屋面系统。
金属屋面配件:金属屋面支座、固定件、密封胶、天沟、檐口等,用于金属屋面连接部位。
屋面防水密封材料:硅酮密封胶、聚氨酯密封胶、沥青密封胶、丁基密封胶等,用于屋面节点密封。
屋面隔热材料:反射隔热涂料、隔热板、泡沫玻璃等,用于屋面隔热层。
屋面排水材料:屋面排水沟、排水管、排水口、排水板等,用于屋面排水系统。
GB/T 17146-2015 建筑材料水蒸气透过性能试验方法(涵盖称重法、电解传感器法、红外探测器法)。
ISO 12572-2017 建筑材料和产品的水蒸气传输性能测定(动态循环法)。
ASTM E96-2021 材料水蒸气透过率的标准试验方法(包括干燥剂法、水法、电解传感器法)。
JIS A 1470-2018 建筑材料透湿性试验方法(杯式法、湿度传感器法)。
GB 50108-2008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涉及屋面防水透湿性能要求)。
ISO 15106-3-2003 塑料薄膜和薄片水蒸气透过率测定(电解传感器法)。
ASTM D1653-2019 涂层和漆膜水蒸气透过率的标准试验方法(杯式法)。
GB/T 23457-2017 预铺/湿铺防水卷材(规定了透湿性能指标)。
ISO 13967-2008 建筑材料和产品的湿热性能测定(动态循环条件下的moisture uptake)。
GB/T 328.16-2007 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 第16部分:透水性(辅助透湿性能评估)。
ASTM C1104-2020 保温材料水蒸气透过率的标准试验方法(干燥器法)。
GB/T 10299-2011 绝热材料憎水性试验方法(辅助透湿性能评估)。
ISO 11092-2014 纺织品 生理舒适性 稳态条件下水蒸气透过率的测定(用于屋面透气膜测试)。
GB/T 26253-2010 建筑用反射隔热涂料(涉及透湿性能要求)。
GB/T 17146-2015 建筑材料水蒸气透过性能试验方法(涵盖称重法、电解传感器法、红外探测器法)。
ISO 12572-2017 建筑材料和产品的水蒸气传输性能测定(动态循环法)。
ASTM E96-2021 材料水蒸气透过率的标准试验方法(包括干燥剂法、水法、电解传感器法)。
JIS A 1470-2018 建筑材料透湿性试验方法(杯式法、湿度传感器法)。
GB 50108-2008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涉及屋面防水透湿性能要求)。
ISO 15106-3-2003 塑料薄膜和薄片水蒸气透过率测定(电解传感器法)。
ASTM D1653-2019 涂层和漆膜水蒸气透过率的标准试验方法(杯式法)。
GB/T 23457-2017 预铺/湿铺防水卷材(规定了透湿性能指标)。
ISO 13967-2008 建筑材料和产品的湿热性能测定(动态循环条件下的moisture uptake)。
GB/T 328.16-2007 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 第16部分:透水性(辅助透湿性能评估)。
ASTM C1104-2020 保温材料水蒸气透过率的标准试验方法(干燥器法)。
GB/T 10299-2011 绝热材料憎水性试验方法(辅助透湿性能评估)。
ISO 11092-2014 纺织品 生理舒适性 稳态条件下水蒸气透过率的测定(用于屋面透气膜测试)。
GB/T 26253-2010 建筑用反射隔热涂料(涉及透湿性能要求)。
ASTM D3985-2018 材料水蒸气透过率的标准试验方法(干燥剂法,用于厚材料)。
ISO 2528-2017 纸和纸板 水蒸气透过率的测定(称重法,用于屋面纸基材料)。
GB/T 19250-2013 聚氨酯防水涂料(规定了透湿性能要求)。
ASTM D6701-2020 屋顶膜材料水蒸气透过率的标准试验方法(电解传感器法)。
JIS A 6008-2013 建筑用防水卷材(涉及透湿性能要求)。
GB/T 31815-2015 建筑用绝热制品 水蒸气透过性能试验方法(用于保温材料)。
动态水蒸气透过率测试仪:采用电解传感器法,模拟温度(0-80℃)、湿度(10-90%RH)循环条件,测量范围0.1-1000g/(m²·24h),精度±1%,用于循环透湿率、动态透湿曲线测试。
稳态透湿率测定仪:基于称重法,保持恒定温度(23℃±2℃)和湿度(50%RH±5%),测试时间≥72h,分辨率0.001g,用于稳态透湿率、透湿系数测试。
温度循环试验箱:可实现-40℃~100℃温度循环,循环周期可调(12-48h),温度波动±0.5℃,温度均匀度±1℃,用于温度循环稳定性、冻融循环后透湿率测试。
湿度循环试验箱:控制相对湿度在20-95%RH之间循环,温度保持25℃±1℃,湿度波动±2%RH,湿度均匀度±3%RH,用于湿度循环稳定性、水蒸气透过速率湿度依赖性测试。
界面透湿阻力测试仪:采用压力差法,测量材料与基层粘结界面的透湿阻力,压力范围0-500Pa,精度±0.1Pa,分辨率0.01m²·h·kPa/g,用于界面透湿阻力测试。
紫外老化试验箱:模拟自然紫外线辐射,波长313nm-340nm,辐照强度0.5-1.5W/m²,可实现温度(25-60℃)控制,辐照均匀度±5%,用于加速老化后透湿率、长期老化后透湿率测试。
热老化试验箱:保持80℃±2℃恒温,温度均匀度±1℃,试验时间200-1000h,用于热老化后透湿率、长期老化后透湿率测试。
电子天平:精度0.0001g,最大称量200g,重复性±0.0002g,用于称重法透湿率、cyclic moisture uptake测试中的样品质量测量。
动态数据采集系统:连接温度传感器(精度±0.1℃)、湿度传感器(精度±1%RH)、质量传感器(精度±0.001g),实时记录循环过程中的参数变化,采样频率1次/分钟,用于动态透湿曲线、水蒸气透过速率温度/湿度依赖性测试。
水蒸气分压差控制器:调节测试腔体内外水蒸气分压差,范围0-30kPa,精度±0.1kPa,压力波动±0.05kPa,用于透湿系数、水蒸气透过速率温度/湿度依赖性测试。
尺寸测量仪:采用激光测距原理,测量范围0-1000mm,精度±0.01mm,分辨率0.001mm,用于热湿循环后尺寸稳定性测试。
冻融循环试验箱:实现-15℃×4h+20℃×4h冻融循环,循环次数0-100次,温度波动±0.5℃,用于冻融循环后透湿率测试。
自然暴露试验架:朝南45°放置,配备温度、湿度、辐照强度传感器,记录自然环境参数,用于长期老化后透湿率测试。
湿度传感器校准装置:校准湿度传感器的测量精度,湿度范围10-90%RH,精度±0.5%RH,用于湿度循环试验箱、动态水蒸气透过率测试仪的湿度传感器校准。
温度传感器校准装置:校准温度传感器的测量精度,温度范围-40℃~100℃,精度±0.1℃,用于温度循环试验箱、热老化试验箱的温度传感器校准。
1、咨询:提品资料(说明书、规格书等)
2、确认检测用途及项目要求
3、填写检测申请表(含公司信息及产品必要信息)
4、按要求寄送样品(部分可上门取样/检测)
5、收到样品,安排费用后进行样品检测
6、检测出相关数据,编写报告草件,确认信息是否无误
7、确认完毕后出具报告正式件
8、寄送报告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