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业务调整,部分个人测试暂不接受委托,望见谅。
检测项目
弯曲刚度、弯曲滞后矩、弯曲弹性模量、抗弯强度、弯曲蠕变率、弯曲回复角、滞后环面积、弯曲能量损耗率、弯曲应力松弛率、各向异性指数、厚度方向压缩率、表面摩擦系数、层间剥离强度、动态弯曲疲劳次数、静态悬垂系数、三维曲率半径、折痕回复角保持率、多向弯曲循环耐久性、低温脆化临界点、湿热环境形变率、起拱变形量、缝合线抗弯强度、涂层剥离临界曲率、复合结构分层阈值、弹性回复率测定、塑性变形累积量测试、各向异性弯曲差异度评估、微观纤维滑移量分析、宏观褶皱形成阈值测定
检测范围
机织平纹布、斜纹牛仔布、缎纹丝绸织物、双面针织布、经编网眼布、纬编罗纹布、非织造过滤材料、复合土工布、碳纤维预浸料、玻璃纤维网格布、芳纶防弹织物、医用手术铺单布、汽车内饰复合面料、航空阻燃隔音毡材、运动压缩衣面料、智能温控相变材料层压织物、防水透湿膜复合材料、电磁屏蔽导电织物、3D间隔织物芯材、纳米纤维静电纺膜材、刺绣装饰面料层合体、植绒表面材料、阻燃窗帘基布层压品、工业传送带帆布芯层材料
检测方法
1.马鞍法(SaddleMethod):将试样两端固定于弧形夹具形成马鞍状曲面,通过测量维持特定曲率半径所需力矩计算弯曲刚度值2.悬臂梁法:测定自由端悬挂试样在自重作用下的挠曲变形量3.心形法(HeartLoopMethod):将试样弯折成心形环状结构测试其恢复性能4.动态机械分析法(DMA):采用频率扫描模式测定复数弯曲模量5.三点弯曲试验:通过中心加载方式获取载荷-位移曲线6.KES-FB2系统:采用纯弯曲模式测定0.5-2.5cm⁻曲率范围内的力学参数7.斜面滑动法:测量试样在倾斜平面上的自然悬垂形态8.图像分析法:通过高速摄影捕捉动态弯曲过程的形态学参数9.低温弯曲试验:在可控温箱中测定材料脆化温度点10.湿热耦合试验:模拟高湿高温环境下的长期弯曲性能变化
检测标准
ISO7854:1995《纺织品织物抗弯刚度的测定悬臂梁法》ASTMD1388-18《织物刚度标准试验方法》GB/T18318-2017《纺织品织物弯曲性能的测定》JISL1096:2010《机织物及针织物的试验方法》第8.21节BSEN22313:1992《纺织品织物悬垂性的测定》AATCCTM191-2013《织物低温弯曲性能》DIN53362:2003《塑料薄膜和薄板抗弯刚度测定》ISO2313:2021《纺织品折痕回复角的测定》FZ/T01054-2012《织物风格试验方法弯曲性能》AS2001.2.15-1987《纺织品试验方法第2.15部分:物理试验-硬挺度测定》
检测仪器
1.马鞍法测试仪:配置精密扭矩传感器与曲率调节装置,测量范围0.01-50Ncm2.KES-FB2纯弯曲试验机:可执行2.5cm⁻曲率循环测试的专用设备3.Instron万能材料试验机:配备三点弯曲夹具实现高精度载荷测量4.动态热机械分析仪(DMAQ800):支持-150℃~600℃温控的宽域测试系统5.低温脆性试验箱:集成液氮冷却系统的程序控温装置6.激光位移传感器系统:非接触式测量试样动态变形量7.多轴伺服驱动弯曲疲劳机:可模拟复杂运动轨迹的耐久性测试设备8.环境温湿度控制舱:维持201℃/652%RH的标准测试条件9.三维表面轮廓仪:量化试样微观褶皱形态的激光扫描装置10.高速摄像系统:配备5000fps拍摄速率的运动捕捉单元
检测流程
1、咨询:提品资料(说明书、规格书等)
2、确认检测用途及项目要求
3、填写检测申请表(含公司信息及产品必要信息)
4、按要求寄送样品(部分可上门取样/检测)
5、收到样品,安排费用后进行样品检测
6、检测出相关数据,编写报告草件,确认信息是否无误
7、确认完毕后出具报告正式件
8、寄送报告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