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析研究所检测中心
400-635-0567
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
公司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航丰路8号院1号楼1层121[可寄样]
投诉建议:
010-82491398
报告问题解答:
010-8646-0567
检测领域:
成分分析,配方还原,食品检测,药品检测,化妆品检测,环境检测,性能检测,耐热性检测,安全性能检测,水质检测,气体检测,工业问题诊断,未知成分分析,塑料检测,橡胶检测,金属元素检测,矿石检测,有毒有害检测,土壤检测,msds报告编写等。
发布时间:2025-05-12
关键词:加热炉能效检测周期,加热炉能效检测机构,加热炉能效试验仪器
浏览次数:
来源: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
因业务调整,部分个人测试暂不接受委托,望见谅。
加热炉能效检测包含五大核心项目:热效率测定通过输入输出热量比计算设备综合能效;排烟温度监测反映余热回收系统运行状态;过剩空气系数分析验证燃烧配比合理性;表面散热损失测量评估炉体保温性能;燃烧器性能测试包含火焰形态观测与污染物排放浓度检测。
本检测适用于额定功率≥50kW的工业燃料加热炉及电加热设备:1.按结构分类涵盖箱式炉、台车炉、井式炉等热处理设备;2.按热源类型包含燃气/燃油/燃煤/电热等能源形式;3.特殊应用场景包括石化管式加热炉、冶金轧钢加热炉及余热回收系统;4.改造前后设备需分别进行基准测试与对比验证。
热平衡测试法:采用正平衡法直接测量有效热负荷与燃料输入量比值(GB/T 13338),连续记录≥3个稳定工况周期数据。
烟气分析法:使用奥氏气体分析仪测定CO₂/O₂含量(GB/T 16157),计算α值需同步记录环境温湿度参数。
表面温度测量法:按网格布点原则(间距≤1m)采用红外测温仪采集炉体外壁温度(GB/T 17357),结合环境风速计算散热损失。
燃烧效率测试法:通过火焰成像系统记录燃烧稳定性参数(ASTM D7527),同步采集NOx/CO排放浓度(HJ 693)。
数据采集法:安装K型热电偶(精度±1.5℃)与压力变送器(精度0.5%FS),采样频率≥1Hz且持续时长≥30min。
仪器类别 | 技术参数 | 应用场景 |
---|---|---|
烟气分析仪 | 量程O₂(0-25%)/CO(0-5000ppm) 分辨率1ppm | 燃烧产物成分实时监测 |
红外热像仪 | 测温范围-20~600℃ 热灵敏度≤0.05℃ | 炉体表面温度场分析 |
超声波流量计 | 精度±1% RD 介质温度≤200℃ | 燃气/燃油瞬时流量测量 |
数据采集系统 | 16通道同步采集 存储容量≥32GB | 多参数动态数据记录 |
标准孔板装置 | β值0.2~0.75 符合ISO 5167标准 | 气体流量标定验证 |
误差控制要求:温度测量误差≤±2%、压力测量误差≤±1kPa、气体成分分析误差≤±3%FS。所有仪器需在有效检定周期内且具备CMA/CNAS校准证书。
工况控制标准:测试期间负荷波动应<5%/h,燃料特性参数(如燃气热值)变化<2%,环境温度记录间隔≤10min。
数据处理规范:原始数据需进行三线修正(时间对齐/单位统一/异常值剔除),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并按JJF 1059进行不确定度评定。
安全监测要求:设置CO浓度报警装置(阈值30ppm)、氧含量安全联锁(下限18%)、压力波动预警系统(阈值±10%设定值)。
报告编制要素:包含设备基本信息表(型号/功率/燃料类型)、测试条件说明(环境参数/运行负荷)、修正后数据汇总表及能效对标分析结论。
复测判定标准:当主要参数偏差超过初始值15%、设备进行重大维修改造或能效等级发生变更时需执行复测程序。
国际对标参考:ASTM C1055表面温度安全规范、API 560炼油厂管式炉设计标准及EN 746工业热处理设备安全要求。
*注:具体实施需结合设备实际运行参数与属地环保法规要求制定个性化检测方案。
1、咨询:提品资料(说明书、规格书等)
2、确认检测用途及项目要求
3、填写检测申请表(含公司信息及产品必要信息)
4、按要求寄送样品(部分可上门取样/检测)
5、收到样品,安排费用后进行样品检测
6、检测出相关数据,编写报告草件,确认信息是否无误
7、确认完毕后出具报告正式件
8、寄送报告原件